English

宁夏文坛的“三棵树”与文学之林

2000-07-27 来源:光明日报 梁若冰 我有话说

在荒芜空旷的宁夏大地,并不缺少文学的滋养。80年代这里出了个张贤亮,近年来在这块荒凉的大地上又逐渐成长起三位“晚生代”作家,他们是陈继明、石舒清、金瓯。三位青年作家有较高的文学起点,他们的作品既有共同点,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特色。从90年代初期创作至今,三位作家已崭露头角,以自己的创作实力和独特性逐渐引起文学界的关注,人称宁夏文学“三棵树”。

不久前,中国作家协会和宁夏文联等单位为这三位作家的作品、成长历程以及今后的走向进行了认真的研讨。评论家认为,这三位青年作家的创作共性是对宁夏乡土浓烈的挚爱之情,他们的文学之根深深地扎根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在目前不被重视的短篇小说创作上,三位作家始终对这一创作形式和美感有强烈的信念和追求,行文如歌如诗如画。1963年出生的陈继明的代表作《月光下的几十个白瓶子》,,被专家称为近年来“罕见的好短篇”,他的叙事风格被认为是“沉静安祥”和“很有灵气”的。他的作品曾入选1997—1998年度由中华文学基金会主办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石舒清这位年仅32岁的回族作家,已经担负起宁夏文联副主席的职务。他20岁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他的小说有着鲜明的语言风格,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他的小说集《苦土》1995年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代表作之一《清水里的刀子》曾荣获1998年至1999年度的“小说选刊奖”。1970年出生的满族作家金瓯1992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小说语言和故事极有张力,语言风格受美国作家福克纳等人的影响,幽默、辛辣自然穿行于字里行间。

“三棵树”是宁夏青年作家文学创作的龙头,以他们为代表,已经形成一个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青年创作群体,其中有季栋梁、马宇桢(回族)、杨梓、葛林、莫叹(回族)、了一容(东乡族)、梦也等。这批青年作家出现的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宁夏自治区党委及宣传部门对文学事业的关注关心,是促进当地文学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出台了若干促进文艺创作的条例,提出了“小省干大事,小省出大文化”的战略,宁夏文联更是把“出作品出人才”当作文联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为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作了许多具体工作。宁夏文联主席、政协委员、被当地人称为一颗大树的著名作家张贤亮说,西北的经济与东部有较大的差别,宁夏有“一棵树”、“喊叫水”这样的地名,可以想见它的荒凉和干燥;但在文化上,东西部没有那么大的差异,西北作家应该有这个自信。西部作家正是在深厚的文化积淀、较少人为破坏的自然景观和闭塞落后的地理经济环境的优劣矛盾碰撞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是厚重的、本土的和执著的,其创作也因此具备了独特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